這種敘述,應該是發生在春秋戰國的事情了。
這樣一來就很難進入正題,所以我才會認為最好要注意這點。因為我們會煩惱「這件事可以說出來嗎」、「要從哪裡開始說明呢」、「應該現在說出來嗎」等等,越重要的事越容易猶豫。

不能用問題來回答問題 有一種情況必須注意。我喜歡聊的話題,有文化、風俗習慣、觀念之類的差異,以及關於家人的事等等。我也有這種傾向,所以都會注意這點,但還是常要反省自己。所以我總是告訴自己「這麼做很重要」、「欲速則不達」。跟董事長或總經理聊對印度人而言很重要的慶典、新紙鈔發行、應付排氣量管制的辛勞等話題時,我感覺到彼此的距離拉近了。
之所以不建議立刻進入正題,是因為多數人覺得這種進展方式很唐突,導致溝通變得生硬。若要避免這種情況,只要事先將20到30個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當作A4筆記的標題寫下來,然後各花一分鐘寫出答案,當對方發問時就能夠輕鬆地回答對方。這場日本行中,除了和日本天皇德仁以及首相岸田文雄會面之外,受外界關注的是,是拜登將參與在日本舉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領袖峰會,以及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這都是美國主導「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的一部分。
首先,是韓國剛完成政黨輪替,新任總統尹錫悅的「親美態度」,讓美國認為有改變過去文在寅中間路線的可能,這對拜登的北韓政策,以及美韓促進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甚至是雙方針對薩德飛彈防疫系統(THHAD)的建置。其實,拜登這趟亞洲行,首站選擇在韓國而非日本,確實引起外界的關注,可能有兩個主要判斷。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亞洲行,接連前往韓國及日本進行訪問,在結束首站韓國之旅後,拜登旋即緊接著前往日本。不過,就目前印太情勢現況來看,拜登的亞洲行是有精心謀劃的安排,畢竟南北韓情勢、台海情勢都存在不穩定的因子,拜登必須透過實際的行動來展現意志與決心。
拜登亞洲行首站韓國,別具戰略意義這是拜登上台後首次來亞洲訪問,過去近一年半的時間,拜登出訪的行程多集中在歐洲地區。然而,當前俄烏情勢仍未平息,拜登選在此時此刻拜訪韓日兩國,確實讓人覺得別有用意,尤其是韓國甫選出新任總統、中國將進入中共二十大之際,拜登的到訪被視為是要穩定軍心

其次,筆者忠告藏家:快速轉賣(Flipping Art)在停滯性通膨的市場很容易套牢重傷。部分潮藝術市況已露疲態,1990年代後出生被紐約大畫廊力捧的許多議題導向藝術家,籌碼過分集中在少數台港藏家的拍場看板明星藝術家,後市似也難令人高枕無憂。就圖一來看:至少1973與1982年兩次石油危機期間藝術市場表現並不出色。比較各種另類投資可發現:在抗通膨的能力上藝術品可想而知遜於大宗商品(Commodity),甚至於葡萄酒(圖二)。
Photo Credit: 財訊 持盈保泰,換檔長線布局 台灣當今主流藝術市場是1980年代後期誕生,大膽地說:台灣主流業者與藏家尚未領教過停滯性通膨洗禮。綜上觀之,國內外通膨勢不可遏。以庫房作為戰略決勝點,將畫廊/古董商從Broker蛻變為Market-Maker,進而華麗轉身為King-Maker。筆者認為,高通膨,尤其是停滯性通膨絕跡30年了,有意義的比較,應至少回溯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
而依照經濟學理論:「成本推動」型通膨會造成總供給縮減,總產出下降,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1.4%就是鐵證。再深入探討得知:發生通膨的初期一年,可能因物價墊高成交價格,很容易轉嫁到收藏主力的高資產客戶身上,形成榮景假象。

因此國內藝壇迄今還沒有人對極其可能發生的市場變局沙盤推演。源於疫情延宕造成缺工、缺料、缺櫃、塞港、斷鏈,戰火與國際政局動盪形成的貿易壁壘推波助瀾的本波通膨,很明顯屬於「成本推動」型。
稍作研究,筆者的結論是:藝術品不是抗通膨的好武器。美國在今年3月CPI年增率竟達8.59%,是30年來新高。追高、蹭名氣的泡沫總是要破碎的。一向愛開第一槍的筆者,不免在此貢獻曲突徙薪之計。此外,所有的統計都忽略了佣金、物流、倉儲、保險費——眾所周知,拍賣公司收取的佣金、圖錄作業費等等名目繁多,節節高升,遠勝其他另類投資標的。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這是開始精耕細作,發掘被低估的藝術家與有藝術史定位的作品,建立庫存的時機。但與2011年全球油價走高時不同,現今全球央行皆以抗通膨為首務,升息不手軟。
但隨著停滯性通膨表彰的經濟衰退,則會斲傷所有消費,藝術市場自難置身事外。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更不消說藝術品的流動性偏低,是作為避險工具的大忌。筆者追根究柢下,覺得有必要端正視聽。
Photo Credit: 財訊 不少人2021年藝術市場投報率達58%遠勝標普五百與CPI來吹擂。一文看懂高殖利率股四大陷阱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但根據統計:自2017至2021年的年化報酬率,標普500是17.04%,超過藝術品的12.08%,而且藝術市場行情的波動率也較高。標普500投報率,較藝術品穩健 面對通膨巨獸,不乏藝術界人士近來倡議收藏藝術品抵禦通膨,還舉證近20年藝術市場投資報酬率,打敗股價指數。
業界愛理直氣壯聲稱,近20年來當代藝術市場的投報遙遙領先股市。如何持盈保泰,換檔操作?透露一個祕辛:名列國際市場前茅的多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售出作品之後,系統性收藏諸如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手稿、中國傳統書畫與珍稀佛雕等,其格局與識見值得此間藏家憬悟「珍稀性」、「藝術內涵」、「歷史重要性」依然是藝術收藏里程不可迴避的課題。
首先,業者近年時興的快速周轉不囤貨的仲介經營模式可能需要改弦易轍。更多《財訊》文章 通膨觸頂沒?三跡象顯示物價可能很快下滑 廖康樾:戳破NFT界的部分暗黑面具。
文:廖康樾(歷任金融與電商業界高階主管,大學講師,藝術產業顧問,收藏資歷超過20年)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今年3月分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27%,創2012年8月以來的紀錄,且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與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均突破雙位數,必然傳導至消費者物價再攀升。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除了炒作頭像之外,NFT對藝術產業究竟帶來了哪些改變? 【NFT入門】NFT好貴買不起?其實台幣2000元就能在「新手村」練手感玩很久 防疫股獲利暴衝,小心賺股息賠價差。
主客觀情勢下,停滯性通膨恐怕就呼之欲出了因此國內藝壇迄今還沒有人對極其可能發生的市場變局沙盤推演。更不消說藝術品的流動性偏低,是作為避險工具的大忌。此外,所有的統計都忽略了佣金、物流、倉儲、保險費——眾所周知,拍賣公司收取的佣金、圖錄作業費等等名目繁多,節節高升,遠勝其他另類投資標的。
就圖一來看:至少1973與1982年兩次石油危機期間藝術市場表現並不出色。而依照經濟學理論:「成本推動」型通膨會造成總供給縮減,總產出下降,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1.4%就是鐵證。
首先,業者近年時興的快速周轉不囤貨的仲介經營模式可能需要改弦易轍。Photo Credit: 財訊 不少人2021年藝術市場投報率達58%遠勝標普五百與CPI來吹擂。
美國在今年3月CPI年增率竟達8.59%,是30年來新高。部分潮藝術市況已露疲態,1990年代後出生被紐約大畫廊力捧的許多議題導向藝術家,籌碼過分集中在少數台港藏家的拍場看板明星藝術家,後市似也難令人高枕無憂。